戏曲
古琴名家名曲品鉴会:幽幽古琴韵,铮铮弦上音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2月18日下午,为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古琴文化的影响,由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共同主办的“琴风雅韵——中国古琴名家名曲品鉴会”在山东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品鉴会主办方共邀请了虞山派、川派、诸城派、广陵派、梅庵派、九疑派、吴门派、岭南派全国“八大琴派”的代表性琴家,为观众现场演绎了各自琴派的代表性古琴曲目。通过古琴名家精彩绝伦的现场演奏,让公众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国古琴因地域影响、师承、传谱不同而产生的风格和特点上的变化,感受了传承三千多年的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幽幽古琴韵,铮铮弦上音
刘善教老师演奏梅庵派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拉开了活动序幕
品鉴会现场,来自镇江的梅庵派古琴名家刘善教先生首先以一曲《平沙落雁》拉开了活动的序幕,琴曲清远淡雅,观众仿佛身处江边,眺望秋高云远、沙平江阔,远处的雁群自在翱翔,犹如一幅幽畅的山水画卷。接下来,古琴名家刘扬、李天桓、曾成伟、区君虹分别演奏了各自琴派的代表性曲目《忆故人》、《水仙操》、《流水》和《渔樵问答》,让观众不仅领略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神境界,又感受到了隐逸的渔樵人家对凡事的超凡脱俗。随着来自齐鲁大地唯一的古琴门派——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老师的一曲《碣石调·幽兰》,把整场古琴品鉴会带入了高潮。她将一曲历经千年、曾被白居易赞叹为“琴中古曲是幽兰”的经典曲目演绎得如诗如画,而高培芬老师则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打谱,三易其稿,才让这曲《幽兰》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将幽兰于空谷中独自飘香的清雅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之后,古琴名家王永昌、裴金宝、朱晞先生,又为现场观众倾情演奏了《平沙落雁》、《白雪》、《流水》等古琴名曲。整场演奏会下来,因各琴派对古琴文化感悟与弹奏方法的不同,琴声时而缓慢沉稳,时而清新飘逸;时而柔情绵绵,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悠长婉转,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含蓄内敛,时而热情奔放,琴声的抑扬顿挫巧妙地调动了现场观众的情绪。
刘扬老师演奏广陵派古琴名曲《忆故人》
李天桓老师演奏九疑派古琴名曲《水仙操》
曾成伟老师演奏蜀派古琴名曲《流水》
区君虹老师演奏岭南派古琴名曲《渔樵问答》
高培芬老师演奏诸城派古琴名曲《碣石调·幽兰》
王永昌老师演奏梅庵派古琴名曲《平沙落雁》
裴金宝老师演奏吴门派古琴名曲《白雪》
朱晞老师演奏虞山派古琴名曲《流水》
此次中国古琴名家名曲品鉴会最大的演奏特点就是虚实相间、音少韵多,演奏者有很多摩擦琴面的表演,观众不仅放松了疲惫的耳朵,放空了沉浮已久的心灵,还仿佛随着杳杳琴声穿梭到了数千年前的古代,在沧桑的历史长河中探索中国古琴发展史,感知了古琴传承至今的种种不易,正是因为这份艰难才使得古琴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传统音乐。
传承古琴文化,保护人类遗产
“琴风雅韵——中国古琴名家名曲品鉴会”现场座无虚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古琴品鉴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入场券早在两周前就已经全部预约完毕,火爆的观众认可度体现了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古琴文化的重视和回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对古人来说,它不但是乐器,也是抒怀寄情之物。可在如今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怎样让古琴这门悠久的艺术继续保持经典地位,并对社会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古琴品鉴会上各琴派名家在演奏古琴时不仅保留了其原有的艺术精髓,还对曲子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创新,结合了现代音乐的变化技巧使其更具有时代感,这无疑是一种突破。此次“琴风雅韵——中国古琴名家名曲品鉴会”不仅是观众对古琴艺术的一次体悟,更是各位古琴名家对古琴精神传承的一次交流和嘱托。
山东博物馆作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自2013年成立“山东博物馆高培芬古琴研究中心”起,每年组织举办古琴教育研究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琴学传承,一直秉承着师承相传与口传心授,山东博物馆通过举办古琴品鉴会、古琴雅集、古琴小讲堂等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观众都能在这里学习古琴知识、练习古琴弹奏技巧、感受古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随着古琴文化在公众生活中地位的提高,相信一定会让这数千年来倍受中国文化、人文气质、人文精神的滋养的古琴文化发扬传承下去。
古琴:汉文化中的瑰宝,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代称为琴,近代为区分琴与西方乐器中的琴,因此添加“古”字,称之为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弹拨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传说原始时代黄帝就创造了最初的古琴,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并与瑟、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汉族乐器。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宋代陈旸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中国古琴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谱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巧,都体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古琴音乐具有深沉蕴藉、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最擅长用“虚”“远”来制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含蓄的、内在的神韵和意境,它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表面上看极简约、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只有深入研究古琴音乐,才能对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有更真切的认识。
古琴在近代得到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琴家,如査阜西,张子谦,夏一峰等均开创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这是继昆曲被授予这一称号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热点信息
-
“鼓打三更半夜长,轻言慢语问夫郎。”“纵使京都风光好,怎奈难忘堂上亲。”2月3日下午,淮海戏经典传统...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国家京剧院,文化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