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抓住传承传统文化的“金钥匙”和“牛鼻子”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就意见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2月6日新华社)
作为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体系,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上并不存在危机,即便当下思想呈现多元化,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但中华传统文化依旧是中国社会思想的绝对主流,以春节为例,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也是文化的精粹,目前依然是13亿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春节风还跨越国界、远渡重洋,在全球引发了强烈共鸣,充分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对此我们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不能对西方思潮和糟粕逆流放松警惕,依然要正视当前中华文化所面临的问题。西方思潮涌入虽然无法撼动文化主流,但所产生的杂音仍会扰乱视听;封建迷信等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仍然泛滥;优秀的文化作品匮乏,审美扭曲、价值异化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文化转化和发展能力弱化,拘于教条、缺乏创新;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还未形成。
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能够更加完整和顺利的传承发展,正是中办、国办联合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目的所在。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则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三是加强政策支持。这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三把金钥匙,《意见》中详细提供了这些钥匙的正确打开方式,只要按图索骥,定能达成所愿。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一个牛鼻子必须牢牢扭住,那就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描绘出了这个牛鼻子的轮廓,抓手就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环境有机结合,把握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特征。目前文化界已经做了一些有益且成功的尝试,《记住乡愁》、《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成功推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用现代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将传统文化精髓包装起来,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将传统文化的精妙绝伦加倍呈现在观众眼前,对感官形成强烈冲击,才会引起惊艳的赞叹,这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随着《意见》的出台,今后在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推进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还会有更多精品出现,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如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和系统工程,必将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热点信息
-
近年来,广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粤剧保护、传承和弘扬...
-
12月11日至12日,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