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
着汉服 行汉礼 山西传统文化爱好者复原传统年俗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最有民族特色、最有广泛影响的节日莫过于传统大年节,数千年来,上至帝王宫廷,下至荒村僻野,天下华人家家要过年,人人要过年。可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无良商家和媒介的炒作等原因,春节年俗文化的生态环境受到冲击,春节的年味已逐渐淡化。
就在近日,在山西女子学堂的组织策划下,山西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身着传统的汉服,来到太原文庙,对至圣先师进行了庄严的祭祀礼。接着在小院农家,一起扫尘、书贴春联、剪贴窗花等。并通过拍摄微电影、视频、照片等形式来传播。这场活动的策划者,山西女子学堂负责人郎娜告诉记者:“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更充分地了解中国真正的传统年,从而为弘扬传统年俗文化尽微薄之力。”
他们分别还原了煮腊八粥、扫尘送灶、置办年货、书贴春联、剪贴窗花、张贴年画、敬祭祖先、吃年夜饭、除夕守岁、燃放爆竹、辞旧迎新、送压岁钱、新春贺年、等民俗文化活动。
春节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实质上是中国人衣、食、住、行、用、乐民俗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福、禄、寿、喜、财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是中国人仁、礼、和、孝人伦关系的心理需要,是中国人国情、乡情、民情、家情、亲情的强烈升华。传统年俗的恢复可以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家庭和合、社会稳定、国泰民安的凝聚力和中国人“和合团结”的民族精神。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预祝大家都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经济视野网)
热点信息
-
近日,首届西藏“衣脉相承”服饰文化周在西藏大剧院成功举办,线下吸引了本地居民、游客、文化爱好者以及...
-
1月1日,汉服爱好者在长沙博物馆通过文艺演出方式为观众展示唐朝各时期的汉民族传统服饰。当天,该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