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建引领 文化赋能 构建中医药文化特色党建新范式
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聚焦“强国建设,山中医何为”时代命题,坚决扛牢党建主责主业,推动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学校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全省思政课和马院建设座谈会等场合作典型发言,讲好党建引领、文化赋能故事。
一、坚持“正行无问”,抓住管党治党这个牛鼻子,一以贯之推动党的全面领导
学校始终牢记“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2024年,坚持举旗定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为时三个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境界提升。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三重一大”事项清单》,胜利召开第六次党代会,确立了“一三五七五”发展思路,明确全面建成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战略目标。
二、坚持“固本培元”,夯实党建引领这个主阵地,一以贯之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建工作是生产力、战斗力,党建工作抓实了,就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支撑。2024年,学校锚定发展之需,扎实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构建学校附院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开展学部制改革,推进规章制度“立改废”和工作流程规范化建设,内部治理体系日臻完善。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找准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加快构建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体系,正式启用扁鹊书院、王琦书院齐鲁分院。学校获批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3人入选2024年全球各学科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1个团队和1名干部获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好团队)”“担当作为好书记(好干部)”荣誉称号。
三、坚持“守正开新”,唱响文化赋能这个主旋律,一以贯之推动中医药文化自信
党建搭好台,文化才能唱好戏。只有充分发挥“党建+文化”优势,才能激发文化赋能的潜力、活力。2024年,学校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中医药文化研究与阐释成为推动“两个结合”的新热点。学校深入挖掘当代齐鲁医派旗帜、我校首任校长“红色中医”刘惠民事迹,凝练“红色中医”党建品牌,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学校专家亮相《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二季)《少年中医说》,先后承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泰山论灸”“沂山论健”等活动,“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招牌越擦越亮。广泛开展“万名中小学生进校园活动”,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获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利用“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波兰中医药中心”等高层次平台,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四、坚持“辨证施治”,写好以文化人这篇大文章,一以贯之推动立德树人
学校发挥中医药文化优势,融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全过程,先后获批全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全省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坚持“红黄育德”,将“红心铸魂”的思政育人观念同“岐黄仁术”的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举办“思政课+中医药”大讲堂、教学比赛,遴选20家由中医药百年老店、中药龙头企业、中医药博物馆、齐鲁名中医故居、中药材种植“百草园”组成的实践基地,在更大社会场域讲好“大思政课”。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遴选大学生组成“扁鹊班”,目前济南市20个中小学设立“扁鹊少年班”。善用人工智能“最大变量”,推动数字技术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建成思政课3D虚拟实践中心,中医药文化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实践提供了强大支撑。
热点信息
-
山东中医药大学深入推进财务改革创新,持续强化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和会计规范化建...
-
河南省方城县委中委会、县中医院扛好仲景精神传承旗帜,加强人才培养。启动师承教育,创新育才机制。遴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