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空竹
Date:2016-10-25
访问量:
来源:
作者:传统文化网
相传,三国时期曹植就曾作过一首《空竹赋》,如果这算是有关空竹最早的记录,那么它的历史至少也有1700年了。在《水浒传》110回中,宋江在受命征讨方腊的路上看到有人玩“胡敲”,有感于宿太尉保举之恩而做诗云:“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携漫徒劳。”当然,小说是后人所写,但也表明,写书人的时代,抖空竹已经很常见了。
据明末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里边描写:“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汤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别一绳绕其柄,别一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一勒,空钟轰而疾转,大者声钟,小者蜣飞声,一钟声歇时乃已。制径寸至八九寸。其放之,一人至三人。” 这里是说,把空钟“刳木中空(实则截竹成小段),旁口(竹段开小孔)”,口内装半圆竹成“哨”,竹段上下的截面以薄木板封严,成为风匣;板之圆心穿竹棍,上长下短,用粗线绳绕在长柄上,“别一竹尺有孔”,将绳儿穿过竹尺的孔,用力勒紧,然后急放,空钟就在地面上不停旋转并发出哨声(气流入孔因压强大又排出)。空钟就是空竹早期的称呼,与现在不同,玩它的时候动作不是抖,它的转动也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地面。
另据秦孝仪所编《海外遗珍·漆器》中,收有一件“剔红婴戏纹圆盒”,盒盖上刻有婴戏图。图中,一个孩子正在抖空竹,旁边还有个孩子捂着耳朵观看。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这幅画里抖空竹的方法与现在的方法完全相同。据了解,这件剔红漆盒为明代永乐年制作。如果场景属实的话,那么可以说早在明初,空竹造型特点与玩法均已相当成熟。
到了清代,抖空竹已发展成为受人欢迎的杂技节目。杂技艺人们在原有花样的基础上,又创作出许多新的花样和高难技巧。表演时与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更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华传统文化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核雕
下一篇: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
热点信息
-
根据前期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部署开展的2024年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优秀课程遴选推荐工作要求,在有关省直部...
-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遴选的通知》(鲁教民函〔202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