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病入膏肓
Date:2016-10-10
访问量:
来源:
作者:传统文化网
病入膏肓
完整原文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完整译文
晋景公病重,打算去秦国聘请医术高明的人来给自己治病。秦桓公派了一个名叫缓的秦国医生来医治。医生还没到来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童子在自己的身体里谈话。一个说:“晋景公这回请的人,医术十分高明。那个医生来了,会用药会伤害我们。这回怎么逃啊?”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之上,膏之下,那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能拿我们怎么办?”医生到了,说:病无法治疗。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用热水焐也不行,是针灸的力量也达不到的。药无法治,病不能治疗。"晋景公听后说:“这是良医呀!”晋景公赠于他厚礼然后送他回去。后人遂用“病入膏肓”来形容病情严重,无药可医的程度。
小贴士:这个词,除了形容人的病症,也可以形容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或者人的个性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中华传统文化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春秋时期,治国理念最先进也是最有情怀最有名望的一位郯子在城西30里紧邻“沂水”(今沂河)的地方圈了一...
-
很早以前,由于运河的开凿,临清就很繁荣,织绵的、编竹的、拉纤的、种地的,干什么的都有。后来运河几经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