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
农、文、旅、学、养五业融合 赋能新质生产力引领方城现代化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强调,要 “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方城县立足资源禀赋,紧扣县委书记刘伟 “敢想敢干、务实肯干、追求卓越” 的工作要求,以农、文、旅、学、养五业深度融合为路径,在振兴方城、低碳方城、和谐方城建设中激活现代化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具有方城特色的县域发展新道路。
一、五业融合:筑牢振兴方城的产业根基
产业振兴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引擎,方城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农、文、旅、学、养从简单叠加向深度融合转型,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一)农业筑基,延伸产业链条
方城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聚焦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四里店镇构建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发展桑蚕产业 4500 余亩、柞蚕 10000 余亩,通过机械化种植、智能化养殖实现标准化生产,年产蚕茧 30 万公斤,产值突破 3000 万元。在延伸产业链上持续发力,开发桑叶茶、蚕丝被等系列产品,远销新加坡及欧洲市场,带动 320 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超 1 万元,蚕农王松林感叹 “日子越过越舒坦”。这一实践鲜明践行了刘伟书记视察时关于“做精做细农产品精深加工” 的乡村振兴大要求,将传统农业升级为高附加值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二)文旅赋能,激活文化价值
依托姓氏文化、缯国文化、楚汉文化、红军文化、夏文化等厚重底蕴,方城构建 “一心三带四大支撑” 全域旅游格局,串联丝绸之路、长征、长城三大文化带,打造四条精品旅游线路。以 “文旅 +” 模式拓展新业态,连续举办三届烩面文化旅游节,线上线下曝光超亿次,让 “中国烩面之乡” 成为文旅名片;擦亮 “中国培育钻石之都” 品牌,规划建设钻石港和钻石小镇,推动 “旅游 + 工业” 深度融合。2025 年春节假期,方城接待游客 73.6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2868 亿元,印证了文旅产业 “一业兴、百业旺” 的乘数效应,彰显了文化赋能经济的强大活力。
(三)学养融合,拓展发展维度
方城将研学与康养融入产业体系,丰富融合发展内涵。四里店镇投资 1500 余万元建设蚕桑文化馆、生态观光廊道,打造以蚕桑文化为核心的研学基地,重拾“丝绸中国”的盛况,每年吸引上万名学生参观学习,实现 “产业 + 研学” 双向赋能。立足生态优势,推动 “文旅 + 康养” 协同发展,依托优良自然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个性化闲度假、时尚工业游、绿色乡村影、健康养生行于一体的康养体系,让生态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这种多元融合模式,既响应了刘伟书记 “放大比较优势” 的发展思路,又拓宽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二、绿色转型:绘就低碳方城的生态底色
方城始终坚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无论是褚清黎时期,还是段文汉时期都为方城增厚了绿色森林的美丽。而刘伟书记承继这份厚重,将低碳发展贯穿五业融合全过程,以生态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让绿色成为方城最鲜明的标识。风能电站、华润燃气、无人驾驶、充电桩园无不彰显时代“绿意”。
(一)生态产业引领低碳发展
在产业发展中植入绿色基因,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刘伟书记对四里店镇的视察、座谈、指示都极大鼓舞了方城乡村振兴的士气。桑蚕产业园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形成 “桑林护生态、生态促产业” 的良性循环,上千亩桑林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生态屏障、旅游景区。城市建设中践行低碳理念,实施 “三河一廊” 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投资 6.5 亿元建设智慧停车场、充电桩,推动城市能源结构调整。这些实践既符合习近平总书记 “加强生态保护” 的重要指示,又落实了刘伟书记 “统筹处理生产、生活、生态关系” 的工作要求,让低碳发展成为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
(二)基础设施支撑绿色转型
以 “四好农村路” 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投资 3.7 亿元实施县乡道、旅游彩路建设,按照 “一路一景” 设计理念,实现交通建设与生态观光有机结合,畅通全域旅游“最后一公里”;公园三色道。在城市更新中,推进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升级,完善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让 “老城” 变 “新貌” ,旧道换新姿。郑渝高铁方城站的开通,让方城融入郑州 “一小时经济圈”,便捷的交通网络既降低了运输碳排放,又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全国新能源车展“比亚迪”在方城举办,200名比亚迪的方城人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提质的协同推进。
三、共建共享:彰显和谐方城的团结温度
和谐是发展的润化剂,文明是道德的相伴者。方城以五业融合为纽带,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凝聚发展合力,让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正当其时,时不我待。
(一)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发展
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推动城市资源向乡村下沉。路路通,光纤通,手机通、平台通。通过 “人才链” 赋能 “产业链”,实施 “诸葛英才计划”,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建成 540 套人才公寓,吸引高校专家、返乡人才扎根乡村创业兴业。院士团队方城籍全录方城人才录。完善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让乡村既有 “颜值” 更有 “内涵”,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刘伟书记强调要 “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方城通过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民在产业升级中分享收益,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彰显了共同富裕的发展导向。
(二)民生改善凝聚发展合力
把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五业融合成果惠众群众。产业发展带动 320 余名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研学旅游、文旅服务等新业态创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让群众实现 “家门口就业”的便利。通过 “一站式” 政务服务、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为创业者提供全周期保障,让人才创业有底气、发展有空间、发明有市场。方城石猴、黄石砚等 260 余种特色文创商品的开发,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拓宽了艺术方城,让文化自信与民生改善相辅相成,形成了人心齐、干劲足、创新好的和谐发展氛围。
(三)机制创新保障和谐发展
建立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 的融合发展机制,让十三个民族各方力量在发展中同频共振。设立 4500 万元超硬材料产业联合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近 60 家。县委书记刘伟、县长李霞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诉求,将民意融入发展规划,形成 “决策源于基层、成果惠及百姓、群众拥护党策、方城安居乐业” 的良性闭环。通过完善矛盾化解机制实行“枫桥经验”方城化、强化基层治理“正定经验”城乡化、配足人才比重“人才九条”益人化,让发展中的问题在沟通中解决,在相商中共振、在合作中共赢。为五业融合和新质生产力新方城发展营造安定有序的良好环境。
结语
方城实践生动诠释了农、文、旅、学、养五业融合的发展潜力,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伟力。在县委书记刘伟 “强县有我” 的担当引领下,振兴方城的产业根基持续夯实,低碳方城的生态底色愈发鲜明,和谐方城的民生温度不断提升。未来,方城继续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力,以第一资源为原创动力,以“三个方城”为持续动力深化五业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生态保障,纪律约束。让量子方城、道德方城、国学方城、中医方城、低碳方城、文化方城、法制方城、空军方城、姓氏方城、钻石方城、轴承方城、体育方城、学习方城有机统一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大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方城梦新篇章。
热点信息
-
郑大一附院曾多次被罚 郑大一附院这事儿挺让人唏嘘。天眼查显示它开办资金约102亿,规模相当大,本应是...
-
西安交大一附院争议再起!60万住院费刚曝违规,3天6千“病历住院”更寒心 前有患者家属举报,在西安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