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山东郯城法院:法官巷长联手化解亲兄弟十年积怨
“感谢李艳法官和刘荣华“巷长”的悉心调解,不仅帮我们化解了多年的纠纷,更让我们修复了手足之情!”近日,家住李庄镇的侯诚和侯义一大早就来到山东省郯城县人民法院李庄人民法庭,送上锦旗以表感谢,上面“兄弟和好如初,感谢法官巷长”12个金字十分醒目。
侯诚与侯义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是近年来却因财产和土地纠纷不断,关系一度剑拔弩张。2022年,侯诚曾以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为由两次起诉弟弟,法院判决弟弟返还8万余元,但弟弟侯义多方逃避执行,欠款至今未还,两家关系降至冰点。近日,他们又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第三次对簿公堂。1998年,侯诚承包了村前2.24亩土地,到了2016年,侯义以“代为耕种”为由占用土地后拒不归还,为此亲兄弟反目,矛盾持续了近十年,侯诚无奈诉至法院。
“这个案件表面是土地纠纷,实质是兄弟矛盾累积后的综合爆发。”李艳法官在翻阅卷宗时敏锐发现症结,“如果直接判决,无法根本解决兄弟间的矛盾,打好“亲情牌”,解开他们的心结才是关键。”为快速解决当事人纠纷,从根本上修复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李艳迅速启动“法官+巷长+N”基层解纷程序,邀请侯家兄弟所在村的“巷长”刘荣华和部分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调解。
通过实地勘验、走访干部群众,进一步摸清案件情况后,法官和“巷长”决定采用“三案联调”方式,将土地纠纷与前期两起执行案件合并调解。在争议地块中间的刺槐树下,李艳和刘荣华摆起“亲情谈判桌”,侯家兄弟和几位相关亲属围坐桌旁,几名村里的党员干部参与了这次亲兄弟之间的“亲情谈判”。
见两人僵持着谁也不说话,法官李艳指着枝繁叶茂的老刺槐树说:“当年你们兄弟分家时,大娘是不是把槐花拌进饺子馅,亲兄弟吃了同根生的饭,骨头断了筋还连着呢。”“你们之间的是非纷争,事实和证据都摆在那里,问题如何解决,《民法典》里白纸黑字讲得分明。但是你们的血脉亲情却是扯不断的,就像这棵老槐树的枝干伸向了不同方向,但他们的根在地下相依相偎、紧紧缠绕,从来不曾分开……”李艳从法理、民俗、亲情、健康的多个角度,劝导兄弟二人珍惜手足之情,权衡利弊得失,换位思考,摒弃前嫌。
“你们父亲在世时最怕你们兄弟不和。”“当年盖房时哥哥把结婚钱都借给你!”“记得那年发大水,你们兄弟俩蹚着齐腰深的水给王奶奶搬麦子。”……曾经当了二十八年村支书的巷长刘荣华也用亲情往事叩击哥俩心门。他恳切地说:“世上最可贵的就是亲情。钱可以再挣,但血肉至亲却不可再得。希望你们这次把话说开了,把理讲明了,以后还是亲兄弟。”
春风带着泥土的芳香拂过麦田,又从老槐树下掠过。兄弟俩从剑拔弩张转为沉默不语,再到唏嘘动容,最终敞开心扉。在往事的追忆里,在抱怨、自责、叹惋和谅解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弟弟麦收后返还土地,哥哥自愿放弃8万元债权主张。
“承包地麦收后交接,执行案撤案,哥哥免了弟弟债务,这里既有法律的尊严,也包含兄弟的情谊。希望你们兄弟从此和好如初,好好生活。”
弟弟侯义说:“我以前见着警车就心慌,现在心里总算踏实了!”哥哥侯诚感慨道:“我以为我和弟弟这辈子也不能和好了,没想到法官和巷长真心帮咱解疙瘩,能到田间地头来办案子、化纠纷。想不服都不行!”质朴的认可,为“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增添了生动的注脚。(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江红鹏 )
热点信息
-
为深入推进山东省检察院“百庭观摩、千庭评议”专项活动,落实“出庭能力全面提升年”部署要求,4月15日...
-
为加强校园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预防校园欺凌,创建法治平安校园,区司法局济北司法所到济阳区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