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党
齐鲁理工学院:深化“一融双高” 打造党建工作样板
齐鲁理工学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获评“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实现了山东省“零”的突破。
一、强党建,打造坚强堡垒
一是完善工作体系。依据《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构建完善“636”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保证政治方向、凝心聚力师生、实施监督保障、推进融合发展、引领校园文化、严守安全底线”等“6大作用”,深入实施“班子自身建设、党组织规范提升、党员先锋模范”等“3大工程”,高效落实“组织、责任、制度、人员、经费、条件”等“6大保障”,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党建工作纳入学校《章程》,明确党委决策、参与和政治把关事项;党委书记进入董事会,董事长、校长担任副书记,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配齐配强党务人员、思政教师、辅导员等工作队伍。二是守牢思想阵地。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并拓展延伸到校委会等行政例会,创新预学、研学、深学“三学”模式,常态化开展学党史、讲理论、展画卷、比风采等党史学习教育“十大行动”,实施集中学习、警示教育、专题培训等党纪学习教育“十大举措”。全校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创新建设模式。构建“五化”(即体系化、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党建工作模式,制定党建制度58项、标准12项、流程31项,建设智慧党建、智慧社区等平台,全面提升党建规范化水平。4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全省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1名党支部书记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8次在全国、全省党建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四省两市107所高校的党务工作人员来校学习交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学校党建工作经验做法。
二、塑品牌,培养时代新人
一是实施文化育人工程。确立“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育人理念,深入实施“九个一”齐鲁文化育人工程、“六红”工程,获全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活动一等奖。建成“四馆一堂二厅”(即党史馆、山东党史馆、齐鲁文化馆、稷下学馆、孔子学堂、主题展厅、科创展厅)校内实践体验大平台。开展“三原色之旅”社会实践,即行走齐鲁古道的“绿色之旅”、寻访革命遗址和新农村的“红色之旅”、融入齐鲁科创大走廊的“蓝色之旅”。短视频《金声传古道》获全国“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特等奖。二是实施“双养”育人工程。2016年以来,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工程,同时实施教师养德修为工程,统称“双养工程”,师生同向同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近三年,学生中涌现出市级以上先进集体126个、先进个人1398人次;在大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399项;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7项。教师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泰山学者2人,省级以上教学比赛获奖262人次。三是实施社区育人工程。建设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思政格局、弘扬“四知”校训为主旨的“五功能融合、六场景协同”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育人实践园地、服务综合平台。依托社区强化学生学业、职业、就业、创业、心理、资助、安全等“八大”服务;设立校长奖学金,用于学生奖励、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做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三、促融合,引领全面发展
聚焦国家、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1638”体系,党建与业务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切实将党建融入德育、教学、科研、文化、安全、治理等全过程,延伸到业务工作最前沿。学校以党员为主体的教师团队获批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门国家一流课程、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14年以来,响应教育部号召,对口援建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援建实验室、图书馆,以党员教师为骨干的14批教师奔赴支教一线。
热点信息
-
3月25日,山东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马辉一行赴淄博市调研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
-
3月28日,泉州市委党校第十三期事业科级班全体学员循着海丝文脉,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了一场&q...